近日子, 面對兢爭competition時, 有感壓力. 面對中國大陸, 印度廉價人材, 香港青年究竟如何迎接挑戰??不斷增加大學學位, 副學士, 就可以提升兢爭力嗎?? 現在9間大學, 成街都大學生, 副學士. 又如何??
未來挑戰 = 廉價人材 + 全球一體化 + 智識型經濟
廉價人材:
問題不是有多少大學生, 而是大學生的素質. 以人口比例, 中國和印度, 大學生比率一定較高. 中國人口=13億, 印度人口=10億, 香港人口=800萬, 比例係13000:10000:1, 假設人口質素一樣, 香港每製造一個天才, 大陸+印度就可以造2萬個. 所以, 增加大學學位, 根本不能面對未來挑戰. 加上中個印度人工低廉, 中國人均月入為1000HKD, 印度為 500 HKD, 問你死未?? Micosoft 已經把4成soft develop 工作轉移至印度.
全球一體化:
中國已入了世貿, 香港成為轉口港的角色亦漸漸轉變. 在交通, 資訊, 經濟, 文化等紛紛令一體化, 擁有全球視野, 能把資訊過濾, 正理, 組織, 就成為香港青年立足於世界的必須條件, 亦唯有這樣, 才能找到生存的空間. 面對全球一體化, 大陸印度的青年, 在接受世界文化, 政經環境上, 都較香港青年疲乏. 為了吸引世界的眼光, 把資金在香港投資, 只有開放的投資環境, 安全治安和廉潔政府外, 更加須要領先世界既青年專材, 能把握全球化所帶來既商機, 才能再次集中世界既焦點.
智識型經濟:
有點覺得香港大眾對智識型經濟有所誤解, 以為講的是學歷, 知識的量. 其實不是!!! 智識型經濟是指而面對資訊爆炸, 如何過濾, 正理, 組織有用的資訊, 才是智識型經濟所須要既人材. 所以9間大學, 只係9間大學, 不是研究所, 討論會. 一個學士學位有如糞土. 有些人喜歡拿數據, 說香港大學比例最高. 又如何?? 沒有一間能在亞太地區舉足輕重, 是質素問題呀~
環視四周, 盡是拜金. 死不足惜!
2 comments:
拜金不是問題,錢是個令世界進步的誘因.
問題是,用同樣的錢去請人做事,司會請香港人定是內地或印度人?
如果只有香港人才能為老細帶來可觀收入,那再貴的人工都是值得的.
true. ppl only see money, ignor other value is the key point.
Post a Comment